欢迎访问创业加盟网

杜仲产妇可以吃吗(产妇什么时候可以吃杜仲)

频道:女性时尚 日期: 浏览:1315

欢迎关注百草中医 微信:bczys12 每天学一点,健康每一天!

产后风湿俗称“月子病”,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是由于产后血虚体弱,感受风寒湿邪所致。据统计,在女性中约有40%的人患有此病。故对产后风湿的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

一、内服方

1.黄芪30克,白芍15克,桂枝12克,生姜、防风、独活各9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次服。此方适用于气血亏虚者。

2.党参12克,云苓、附子、威灵仙、木香各15克,黄芪30克,细辛3克,桂枝、当归、独活各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次服。此方适用于脾胃虚弱者。

3.独活、熟地、伸筋草各15克,寄生、秦艽、杜仲、牛膝各12克,防风、川芎、当归各10克,细辛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次服。此方适用于肝肾亏损者。

上述三方均可随症加减。10剂为一疗程,用至症状消失。

二、外洗方

萝卜缨、荆芥、鸭跖草、桑枝、松节各100克,蒜杆、食盐各50克。加水5000毫升,煮沸30分钟,用被蒙盖患部及药盆,先熏患处,至药温适宜时洗患处30分钟,以身体微汗出为佳,每日一剂,早晚各熏洗一次。熏洗后暂避风。5日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两日。气血过虚或病程过长者需配合内服中药。

产后生活起居要谨慎,免受风寒,不宜劳累、负重;注意外阴清洁,卫生巾、内裤要勤换,保持干燥;居室应空气新鲜,切忌紧闭门窗,尤其是夏季;饮食要注意营养,特别是产后几天内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吸收,忌食生冷瓜果。

针灸治疗产后风

产后风,是产妇在产褥期内起居不慎,感受风寒后出现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麻木、活动不利等为主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产后风与痹证相似,但病在产后,与产褥期生理密切相关。一般在产后8周后出现症状,如果放任不管,就有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产后风”有很好的疗效。针灸有通经脉、调气血、止疼痛、疏风散寒等功效。针灸穴位以督脉为主,常用的穴位有大椎、腰阳关、膝阳关、足三里等,带针的同时进行艾灸,每次30分钟。还可配合拔罐、局部穴位注射(主要使用当归或丹参注射液等活血化瘀类药物)。

热敷治产后关节炎

将食盐500克,花椒100克,生姜20片,葱白20根,混在一起放在铁锅里炒热,然后装入事先缝制好的两个布袋,制成药袋。使用时,将药袋放在关节炎患处(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进行热敷,敷到局部热乎乎、出汗为止。

一般每日热敷两次,每次一小时左右,两个药袋交换使用(冷了要加热,以保持温度)。可连续使用4~5天,连续敷用15天左右,至双膝关节步行轻松,安静或运动时均无疼痛并能上下楼梯及下蹲时活动自如为止。对风寒湿邪、筋络阻滞的膝关节炎颇有疗效。

展开全文

产后关节痛的中医治疗

产后关节痛是指产后气血不足,复感风寒湿邪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属中医“痹证”。其病因多为产时失血过多,气血亏耗,产后百脉空虚,经脉失养,营卫不固,风寒湿邪乘虚侵入骨节,留滞经络,致气血受阻,不通则痛,故关节疼痛。亦有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感受风寒湿邪后,寒湿化热,阻滞经络,出现湿热症状,称为热痹。临床治疗可分为血虚、湿热、风寒三型治疗。

杜仲产妇可以吃吗(产妇什么时候可以吃杜仲)

血虚型:全身关节疼痛,肢体酸楚、麻木,头晕心悸,舌淡红,少苔,脉细无力。治宜养血益气,温经通络。处方:当归12g,川芎9g,炒白芍15g,熟地12g,黄芪15g,羌活12g,独活12g,秦艽10g,姜黄9g,川牛膝10g,防风12g。服法: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一般服8~10剂。

湿热型:产后周身关节红肿热痛,或窜痛,屈伸不利,发热,口渴,烦闷,恶风,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宣痹通络。处方:桂枝12g,知母12g,白芍15g,甘草10g,苍术12g,黄柏12g,川牛膝12g,薏苡仁20g,威灵仙12g,海风藤15g,防风12g。服法同上,一般服10~12剂。

风寒型:周身关节疼痛剧烈,甚则如针扎锥刺,麻木重着,行步艰难,阴雨天加剧,遇热则舒,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治宜养血祛风,散寒除湿。处方:独活12g,桑寄生25g,秦艽12g,防风12g,细辛3g,当归10g,炒白芍20g,川芎9g,杜仲12g,甘草6g,薏苡仁20g,党参9g,云茯苓10g,川牛膝12g,肉桂9g。服法同上,一般服12~15剂。

图片

产后痹的中医治法

妇女在产褥期或产后,可能会出现肢体疼痛、酸楚、畏风怕冷、麻木、重着以及关节活动不利等症状,民间俗称“产后风”。中医称之为“产后痹”,亦有产后身痛、产后中风、产后痛风等之说。产后痹多发生于产褥期或产后百日内,但由于失治或误治也可数年不愈而反复发作,严重干扰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广义地说,凡属产后或褥期发生的不通的症状统称“产后痹证”,是妇人产后正气虚弱之时外感风寒湿所致四肢关节疼痛、筋脉拘挛的一种病症,痹就是不通的意思。

中医认为,女子怀孕生产,最易耗伤气血,致使身体虚弱,再加上自身不注意调节保养,使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从而出现肢体疼痛不适、活动不利的症状。产后痹为妇女产后的专有病症,总结其发病特点有三:必有本虚,兼有邪实,情志为辅。简单来说就是体质差,有实邪,心情不舒畅。所以治疗产后痹要注意调养身体、增强体质,驱除病邪、消除病症,也要注意调整心态,身心同治。

补虚是基础

妇女在怀孕时将大量的营养和能量供应给胎儿,身体抵抗力多少会有下降。待到产中大量失血,或者剖腹产、小产对人体更是损伤,气血亏虚,不能滋养肌肉、皮毛、筋骨,就会出现麻木,肌肉、关节酸痛,活动不利的症状。治标要治本。医书《女科切要》中说:“产后诸疾,先以大补气血,纵有他疾,以末治之。”意思就是说,产后不论得什么病都要考虑到气血已虚,体质不强,所以要以补为基础。

补益脾胃、肝肾是重点。中医认为肝主筋、脾主肌肉、肾主骨,此三脏气血不足,不能正常行使其功能,就会产生关节、肌肉、肌表的病症。脾胃是后天之本,饮食需要经过脾胃的作用,才能变化为气血以滋养人体、充实元气;肾为先天之本,是人的元气所在,而元气则与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密切相关。脾胃健旺,人就有食欲,且能将饮食顺利化生为气血,气血充足,一则补体内诸脏之虚损,二则充实体表肌肉皮肤,使邪气无法乘虚而入,以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效果;若脾胃虚弱,则气血化源不足,无以荣养四肢百骸,无以补充元气,使抵抗力变差。脾虚不能将饮食很好地转化,也会造成湿邪内生,阻滞经络,进而产生疼痛、麻木、活动不利等诸多经络痹阻不通之象。

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中医认为,肝的功能之一是藏血。女子妊娠生产及至产后均会有气血亏虚。除了补益先后天(脾胃、肾),也应当酌情补益肝血,使肝功能正常运行。肝的另一个功能是条畅气机,气行可推动血行,可帮助人体气血运行通畅,经络无阻;更能协助调整脾胃气机功能,使饮食运化得以正常进行,以助气血生化。

在治疗产后痹时,除了直接补益气血,如给予四物汤、八珍汤,或加桑寄生、炒杜仲等以补肝肾、强筋骨之外,亦要重视补脾胃,调营卫。故方中常加莲子、山药、白扁豆等,或用黄芪、白术、党参、茯苓、桂枝汤等补气健中之品调理脾胃。脾胃功能健旺,气血充足,全身得以濡养,才能抵抗疾病的发生或祛邪外出。

随证以祛邪

《女科切要》中说:“夫产后气血大损,即易产力壮者,尚有感疾为终身之患。产母不可恃健,不行保重,劳碌以损其营,多食以伤其胃。外感六淫之邪,内受七情之气,为患莫测。”产后体弱,气血不足,倘若保养不当,极易感邪获病。产后起居不慎,寒温不适,或失于调养,或因过于进补滋腻之品而内生湿热,或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经络,致使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内生痰浊瘀血阻滞经脉,内外邪互结而发病。

治疗时要祛邪外出,可以根据感邪的情况,灵活运用清热利湿、行气活血、疏风散寒等多种方法:内有湿热者,证见舌苔黄腻、阵热汗出、口干口苦,可加四妙散;有瘀血者,加片姜黄、泽兰等;风湿在表,证见头重、腰疼、肢体重着无力,加白芷、桑枝;寒邪偏重,证见怕冷、四肢不温等,可加细辛、附子、生姜等。

要注意的是,在用药时切记气血已伤,元气已损,不要一味祛邪,独用大剂辛散祛风或寒凉之品,使得气血受伤,脾胃受损。须当攻补兼施,平调阴阳,注重顾护脾胃后天生化之源,使气血得以运行,正气乃充,邪气则退。若当邪重而需急祛之时,亦要谨慎小心,中病即止,以防过治而使气血更伤,病情更甚。

情志畅则病减

情绪变化与脏腑气血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情志的变化既可以反映脏腑气血的变化,又能够影响脏腑气血的运行,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预后。女性属阴,以血为体。一般来讲,女性的感情较男性脆弱、细腻,常易因忧郁、悲哀、思虑等情志刺激而发病或加重病情。正如《医学正传》中所说:“妇女百病皆自心生。”产后女子血虚气耗,不能涵志养神,更是如此。妊娠产后,女子情绪易于波动,除了因怀孕而产生的兴奋、不安等情绪之外、身体状况对于情绪的影响也很大,且情绪和身体状态的作用是相互的。

脾胃与思虑关系密切。女子思虑太过,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司,而致痰湿内生,湿浊困脾;患者不思饮食,再加上脾胃运化、升降功能更弱,气血生化无源,不能荣养全身且气机不畅,湿邪阻络,以致经脉不通,气血凝滞,不通则痛,而见痹症。患病后情志更加不舒,如此以往,恶性循环,病情更甚。

肝与情志关系最为密切,且肝与气血运行亦有直接关系。气血亏虚,肝血不充,不能涵养怒志,或致肝阳上亢,病人稍有刺激,就易发怒,不能控制自己情绪。气虚无力以行气血,肝气不疏,可见精神抑郁不舒。妇人妊娠产后若情绪不佳,不能自行调节疏导,则致肝郁气滞,致使气机升降失调,或郁滞经络为痹;或上冲发为晕眩;或化火而烦躁易怒更甚;或肝火与体内痰湿瘀血相结,而至病情更为复杂,经脉不通,气血不行。故而治痹可从情志调,焦躁或心情不舒时易出现头涨头痛,口苦咽干,胁肋部窜痛、胀痛,爱叹气,胸闷不舒等症状,可加少量川楝子、元胡、香附等疏肝理气之品,以助通经络而除痹,或加入逍遥散、白芍以疏肝柔肝,肝气疏而情志调。同时也要让病人自己注意调整自身情绪,使治疗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产后痹由于产后失养引起,起病缓慢,症状隐匿,病程较长,时轻时重,治疗关键是乘邪浅病轻时及早治疗,以免病邪入里而发生其他变证。治疗时除了对患者本身症状做出评估,更应根据患者所处季节、环境、生活习惯和地域的不同而灵活用药。调整情绪对于产后痹病情的预后转归有很大影响。

图片

产后痹的调理

考虑到哺乳期不便服药等因素,产后痹病人的自身调理极为重要。

适寒温:气血虚弱,体质变差,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变差,尤其在季节更替,环境变化的时候,更应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防止寒、热邪气乘虚而入,使病情更加复杂。洗衣洗手要注意避免用凉水,使寒湿邪气有机会侵入关节。

宜锻炼,忌劳累:适当的锻炼可以帮助推动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协同药物治疗共同祛邪外出。快走、慢跑、八段锦、太极拳、甚至广播体操都可以尝试。但平日锻炼切忌过度,产后体质变差,抵抗能力差,劳累会加重气血损伤,使病情反复甚至加重。锻炼前后也要注意适当加减衣物。

节饮食:饮食要规律、营养要充足,过饱或过饥都会影响脾胃功能。粥是保养脾胃的好食疗方。脾胃弱的人最好少吃寒凉的食品,尤其是直接从冰箱里拿出的西瓜、饮料等。可适当地进食莲肉、山药、薏苡仁、扁豆;血虚明显的可食用猪肝、菠菜、枸杞、大枣、当归等补血膳食;热象严重的可适当食用绿豆、赤小豆、苦瓜、芹菜;湿热患者可以用冬瓜皮、西瓜皮、玉米须等煮水喝;虚寒症状明显者,可在冬季服用当归羊肉汤,或加入杜仲、桑寄生、怀牛膝、熟地黄、芍药等煲汤以温补阳气、滋补肝肾。需要说明的是,食物调理是辅助治疗,仍需要辨证选择,亦要适量而用,不可过量。现在生活条件改善,有些患者进补过甚,湿热内生,也成为产后痹发病或症状加重的原因。

外治法:对于产后关节疼痛明显的病人,可选用局部治疗,如泡洗、熏蒸、贴敷等。四肢不温、关节症状遇凉发作或加重的患者,可以加用按摩以促进气血循环。

产后关节痛诊疗技术

产褥期内,出现关节或肢体酸楚、疼痛、麻木、重着者,称产后关节痛。中医称本病为“产后身痛”、“产后痹证”。

病因病机

本病发病的机制主要是产后气血虚弱,或风寒湿邪稽留有关。

血虚:素体血虚,产时产后失血多,阴血亏虚,四肢百骸空虚,经脉、关节失之濡养,则肢体麻木、酸痛。

血瘀:由于产后余血未净,瘀血留滞于经络、筋骨之间,或因难产手术,伤动气血,或因寒、因热,致血行不畅,瘀阻经脉、关节,发为疼痛。

外感:产后百节空虚,卫表不固,腠理不密,加之起居不慎,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稽留关节、肢体,气血运动不畅,瘀滞而痛。

肾虚:素体肾虚,复因产伤扰动肾气,腰为肾之府,足跟为肾经所过,肾虚则腰膝酸痛、身痛、足跟痛。

辨证论治

治疗宜养血活血,通络止痛。

1.血虚

[证候] 产后遍身酸痛,肢体麻木,关节酸楚,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舌淡红,少苔,脉细弱。

[治法] 养血益气,宣络止痛。

[方药]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主要药物: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当归、鸡血藤。若头晕眼花、心悸明显者,加熟地黄、枸杞子、龙眼肉、制首乌、阿胶;若关节疼痛较重兼有外邪者,酌加穿山甲、威灵仙、羌活、独活;脾气虚者,加白术、山药、扁豆。

2.血瘀

[证候] 产后遍身疼痛,或关节刺痛、屈伸不利,按之痛甚,恶露量少色黯,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 养血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生化汤加减。

主要药物;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桂枝、牛膝、鸡血藤。

若痛处不温,喜热熨者,加姜黄、川乌、草乌。

3.外感

[证候] 产后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痛处游走不定,或冷痛剧烈,怕冷恶风,或关节肿胀,麻木重着;初起可有恶寒,发热,头痛;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 养血祛风,散寒除湿。

[方药] 独活寄生汤。

主要药物: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川芎、干地黄、杜仲、牛膝、人参、茯苓、甘草、桂心、芍药。

若风盛者,加羌活;寒盛者,加草乌;湿盛者,加薏苡仁、苍术、木瓜;痛甚者,加海风藤、石楠藤、威灵仙。

4.肾虚

[证候] 产后腰膝关节、足跟酸痛,难于俯仰;头晕耳鸣,夜尿多;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 补肾强腰,壮筋骨。

[方药]养荣壮肾汤。

主要药物:当归、川芎、独活、肉桂、川断、杜仲、桑寄生、防风、生姜、秦艽、熟地黄。

中成药

益母草冲剂:每1~2包,每日两次,开水冲服,治血瘀产后身痛。

金鸡虎丸:每次6克,每日两次,口服,治气虚血亏产后身痛。

安络解痛片:每次3~5片,每日3次,治血滞经脉产后身痛。

黄芪注射液:每次4毫升,每日两次,肌内注射,治气血虚损产后身痛。

人参再造丸:每次一丸,每丸3克,每日两次,能益气补血、舒筋活络,从而调治产后身痛。

经验方

1.产后身痛汤

[药物组成] 当归、白芍各10克,黄芪15克,牛膝10克,独活6克,肉桂6克,薤白10克,炙甘草6克。

[适应证] 产后气血虚之身痛。

[用法用量] 水煎分服,每日一剂。

2.乌头煎加减

[药物组成] 炙麻黄5克,桂枝6克,赤白芍各9克,当归、制川乌各9克,独活6克,桑寄生、牛膝、黄芪各12克,川续断、仙灵脾各9克。

杜仲产妇可以吃吗(产妇什么时候可以吃杜仲)

[适应证] 寒湿性产后身痛。

[用法用量] 水煎分服,每日一剂。服上方5剂,身痛减轻,舌苔腻化后,改用桂枝加附子汤合黄芪防己汤巩固疗效。

3.马宝璋验方

[药物组成]黄芪50克,桂枝15克,白芍20克,生龙牡、穿山龙各35克,地龙15克,川续断、牛膝、防己、元胡各20克,桑寄生25克,独活10克。

[适应证]气血虚弱兼夹外邪之产后身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共服6剂。

4.王维昌验方

[药物组成]熟地黄40克,茯苓15克,山药、山萸肉各20克,泽泻、牡丹皮各15克,吴茱萸25克。

[适应证]产后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分服,日服一剂。

图片

适宜技术

1.针灸疗法

(1)体针

取脾俞、膈俞、阴陵泉、足三里穴。针刺补法,加灸。适用于血虚证。

取大杼、肾俞、命门、关元、三阴交穴。行针用补法,加灸。适用于肾虚证。

取膈俞、血海、气海穴。行针用泻法,可灸。适用于血瘀证。

取风池、曲池、膈俞、阴陵泉穴。针刺以泻法为主。适用于风寒证。

(2)耳针

枕、肾上腺、神门、皮质下。并配以相应部位的主治耳穴,如膝关节痛配膝、眼、鹤顶穴。

(3)穴位注射法

取环跳、足三里穴。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注入当归注射液或维生素B1,每穴0.3~0.5毫升。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推拿治疗

取肝俞、胆俞、肾俞、天宗、委中、承山、环跳、足三里、三阴交穴。操作方法: 脊柱两侧,重点在肝俞、胆俞、肾俞、膈俞等,自上而下2~3次;并向下 至臀部、股后部、小腿后部,以腰两侧、委中、承山、环跳及跟腱部位为重点,约5分钟,然后加按、揉两侧膈俞、足三里、三阴交,以微感酸胀为度。最后直擦背部督脉,以透热为度。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本法适宜于血虚型。

3.药液热敷法

透骨草30克,虎杖15克,威灵仙15克,千年健15克,稀莶草15克,桑寄生12克。上药煎沸,用热毛巾浸透药汁,趁热敷于关节肌肉疼痛处(慎防烫伤),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1~2次。

4.外敷法

(1)三棱12克,莪术12克,威灵仙12克,防风12克,木瓜20克,杜仲10克,独活10克,冰片3克。研细末,调拌凡士林,外敷贴痛处。治产后腰痛。

(2)辣椒痛可贴、麝香镇痛膏或狗皮膏外贴痛处。

5.沐浴法

老茅草叶、石菖蒲、陈艾叶各适量,水煎后把药液加入沐浴用的热水中,趁热洗头部及全身,治产后身痛。

与本文知识相关的文章:

柚子产妇可以吃吗(产妇能吃柚子么)

母婴月子中心(龙然母婴月子中心)

雪绒花月子会所(洛阳雪绒花月子会所)

坐月子产妇能喝豆浆吗(产妇月子期间可以喝豆浆吗?)

坐月子吃饱就躺着好吗(月子期间吃饱就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