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合作:机遇与挑战
中国东盟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务实合作和良好表现,为数字时代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很多经验做法和参考样板。
近年来,跨境电商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中快速成长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冠疫情助推了跨境电商的发展,同时也提出了诸多挑战。中国东盟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务实合作和良好表现,为数字时代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很多经验做法和参考样板。
优势凸显
跨境电商是数字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贸易出口相比,跨境电商凭借“去中介化”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弱化了地理条件的负面影响。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数字化外贸的代表门类,电商平台科技含量快速提升,在整合国际国内资源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阻断了各国的经贸和人员往来,受疫情影响较小、物理接触程度低的跨境电商优势进一步显现。电子商务不仅有效地对冲了疫情对旅游交通等行业的负面冲击,而且正在重塑后疫情时代的国际贸易和消费格局。
从全球电商交易额来看,2021年,电子商务零售额达到4.9万亿美元,同比增速为17%,是全球贸易增速的两倍,有望在2021~2023期间保持年均9%的增速。
预计到2022年,全球电商销售额将首次突破5万亿美元关口,中国占据近半数的份额。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商销售额将达到约7.4万亿美元。从数字平台的行业分布看,2020年全球超过100亿美元的全球数字平台中,24%的数字平台集中于电商业务。中国和东盟涌现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平台,又有符合地区市场特色、专注某些细分市场的中小平台(如东南亚专注于电子3C、服装时尚等领域的Shopee和Lazada)等。
2020年,亚太地区跨境电商市场的规模达到4500亿美元,占全球跨境电商市场的53.6%,领先全球。中国与东盟的贡献功不可没。2017年以来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近10倍,2020、2021两年分别达到1.69万亿元和1.92万亿元,同比增长31.1%和18.6%;对全部货物进出口总额的占比达到或超过5%。2021年,跨境电商相关企业新增1万家,占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带动了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和就业。2022年,中国的跨境电商继续保持迅速增长势头,不仅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保持稳定,对新兴市场的出口也实现了快速提升。今年以来,中国对东盟的跨境电商出口增长了98.5%。
从东盟方面看,2020年,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五国跨境电商市场也逆势上扬,达到约600亿美元;印尼跨境电商交易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比例超过了10%。中金公司相关研究预计,随着电子商务渗透率提升,东南亚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390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2330亿美元,对应复合年均增长率35%。总部设在新加坡的跨境电商平台Shopee2021年的商品交易总额(GMV)达到了625亿美元,同比增速为76.8%。
除东盟外,中国也积极开展与非洲、中东、南美国家的跨境电商合作。截至2021年9月,已与遍及五大洲的22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共同开展政策沟通、规划对接、产业促进、地方合作、能力建设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截至2022年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商出口增长了92.7%。出口产品类型更加丰富,增加值也在不断提升。2022年一季度,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品类的跨境电商出口分别增长95.4%和1.8倍。尽管从总量上看,这些业务还难以同传统的经贸往来一较高下,但胜在潜力充足、产品多样、交易方式快捷,让双方更多的中小企业和消费者实现互联互通,既满足了中国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又给沿线国家的中小进出口商和个体从业者带来就业机会,还增强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和文化了解,在经贸和外交领域贡献了众多亮点。
为更好地拓展“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合作,中国与东盟跨境电商合作的发展经验值得总结与借鉴。
支撑动力
第一,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地区经济稳定增长,双方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是双边跨境电商合作快速发展的重要背景。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形成完备的产业链,使中国成为东盟初级产品、中间产品的重要出口地。随着中国经济中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升,居民消费端呈现多元化态势,对东盟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快速提升,为中国与东盟的跨境电商合作提供了持续动力。与此同时,随着东盟经济共同体(AEC)建设力度加大,《AEC发展蓝图2025》推进落实,东盟已经成为域内零关税(或较低关税)的单一市场,资源流动更加顺畅,6.6亿人口的规模红利正在兑现,统一市场的吸引力进一步上升,成为中国的重要出口目的地。2020年,中国占东盟总进口的23.5%,超过东盟自身(21.2%)、日本(7.8%)和美国(7.7%)。
第二,基础设施发展提升了东亚互联互通水平和数字能力,是双边跨境电商合作的重要支撑。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工或顺利推进,有效提升了东亚的互联互通水平,促进了生产要素的跨境流通。2021年12月中老铁路投入运营以来,老挝部分站点出现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截至2022年3月12日,中老铁路老挝段运输的货物总量超过25万吨,其中有六成是由老挝发往中国的货物。中老铁路将彻底改变老挝的封闭环境,老挝将 “从陆锁国到陆联国”,甚至有望成为中国与东盟跨境贸易的中心枢纽。
中国和东盟的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能力也快速提升。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比上年末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时至今日,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保障有力的网络基础设施,建成5G基站达到161.5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4.13亿户,5G芯片、移动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持续缩小。截至2021年6月,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的互联网渗透率已超过80%。
第三,中国与东盟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跨境电商发展为双边跨境电商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撑。2018年底,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六部委共同发文,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仅征收9.1%的跨境电商综合税,既降低了税率,又简化了程序。截至2022年2月,中国已经设立132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不仅覆盖全国,还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集群地区形成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集群。2021年12月,东盟《电子商务协议》生效,将在电信基础设施、法律与监管环境、电子支付与结算、线上消费者保护、网络安全、物流等领域发力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围绕支持跨境电商等服务产业的合作在加深。2021年6月,中国与新加坡举行了自由贸易协定升级后续谈判第二轮磋商,跨境服务贸易是双方讨论的重点议题,双方同意,从下轮谈判起,开展服务贸易和投资负面清单市场准入磋商。此外,东盟国家,如泰国为支持电商平台的发展,加大打击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力度。
第四,中国加大对东南亚制造业和互联网产业的投资,为建设双边跨境电商全业态注入新动能。中国是东盟前五大投资来源地之一。2020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流量达到了161亿美元,同比增长23.3%。制造业是第一大目标行业,直接投资存量达到324亿美元,占比达25.4%。在数字经济领域,东盟正在成为中国互联网创投资本的新目的地。据媒体统计,2021年中国投资机构在东南亚参与了24个项目的投资,中资共领投或者参投了59.54亿美元。2022年4月,印尼的Go To在雅加达交易所上市,成为明星案例,这背后不乏中国大型互联网平台的支持。除了股权投资,中国的互联网平台还与东南亚本土企业合资,尝试运营新型电商平台。JD CENTRAL作为中泰合资企业,整合了中国国内的强大供应能力以及泰国本土的零售体系,为泰国消费者提供优质线上消费服务。
第五,中国与东盟地区的跨境支付发展较快,为双边跨境电商合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跨境电商领域的中小电商平台众多,如果支付成本高、流程复杂,那么这一新兴业态很难壮大。截至2021年三季度,200美元金额的国际跨境汇款成本RPW(Remittance Prices Worldwide)维持在6.3%,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为6.21%。中国和东盟涌现出一些具有国际或区域影响力的支付机构,在中国的市场化支付机构外,泰国的PromtPay以及新加坡的PayNow等平台从低廉费率、全天候服务、提升客户体验等方面入手切入跨境支付市场。同时,官方也正在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用于跨境支付。浙江大学和蚂蚁研究院联合发布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区域数字贸易跨境支付服务指数”显示,亚太跨境电商的资金结算通道能力在显著提升,跨境电商这种新兴贸易形态兼具了普惠功能,使得以往由于体量较小难以直接参与国际贸易的中小微企业能够直接融入全球产品链和供应链。
挑战何来
展望未来,中国-东盟的跨境电商前景广阔,同时也面对诸多挑战。
从前景看,中国和东盟各国政府不断出台精准政策来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今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作用,支持建设一批海外仓。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通知》,将完善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政策,把“海外仓”纳入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对象的市场交易主体中。东盟各国也将认真落定2021年12月生效的东盟《电子商务协议》。在政策红利下,中国与东盟的电商平台和进出口企业巩固和延展产品的供应链与服务链,将为跨境电商发展与合作提供坚实的底部支撑。
同时,新冠疫情客观上催生了“宅经济”(线上经济),中国与东盟的跨境电商合作有望继续享受消费者偏好转移的红利。东南亚六国(越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新增了4000万网络用户,一些原本的线下消费自然迁移到线上,其中教育(55%)、信贷(44%)和杂货食品(47%)等都是增长较快的行业。而且,这六国有94%的消费者有望将新的线上消费习惯维持下去。
更为重要的是,RCEP的生效将为区域跨境电商合作打开新的篇章。随着RCEP的正式生效,亚洲跨境电商市场将享受到巨大的制度红利和开放红利。RCEP文本的第十二章聚焦电子商务,缔约方应“共同帮助中小企业克服使用电子商务的障碍”。在贸易便利化章节下对无纸化贸易和电子认证、电子签名,在为电子商务创造有利环境章节下对线上消费者保护以及线上个人信息保护等均做出规定。这与近年来全球数字治理大趋势保持一致,显示出RCEP是更高标准的国际贸易协定。除了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外,RCEP第十二章还专门提到“促进跨境电子商务”,这对各国的跨境电商发展是一个重大利好。RCEP将推动跨境电商降低进出口成本,更好地整合区域内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当然,中国与东盟跨境电商的发展与合作也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新冠疫情延宕、俄乌冲突和全球通胀给跨境物流和海外仓建设带来很大冲击,影响跨境电商发展与合作。近两年,跨境电商直发业务所依赖的国际小包货运和邮政寄送业务成本上升,时间延迟;海外仓建设则遇到供货不足和后续服务跟不上等问题,制约了跨境电商业务的快速发展。从大型跨国快递企业(如DHL)的报价来看,从东南亚国家寄送到中国的私人包裹(1公斤)的报价在600~1000元的区间,耗时约12天,中国邮寄到东南亚国家的报价在1000元左右。2022年,全球邮政资费相比2020年涨幅超过40%。
其次,多国对跨境电商的数字贸易税收等政策仍存在不确定性。尽管2021年G20(二十国集团)和OECD(经合组织)推动全球达成了“双支柱”国际税收协定,但一些东盟国家是否会放弃数字税或开征其他类型的数字税仍面临不确定性。近期WTO(世界贸易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MC12)最终就延长“跨境电商”的关税豁免期限达成一致,但印度、印尼、南非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提出,长时期关税豁免的受益者是数字经济领先的发达经济体和大型跨国数字平台,发展中经济体损失了每年或达数十亿美元的关税收益。
再次,数字鸿沟持续导致跨境电商发展分化。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大,但是从区域分布看发展不均衡,数字经济竞争力较高的城市集中于东部和南方地区。《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发布的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全国排名显示,前15位城市有12个位于东部地区,有12个是南方城市。东盟内部各经济体的人均收入和经济数字化的程度差异均较大。截至2021年6月,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的互联网渗透率已经较高,均超过80%,但是老挝、缅甸的渗透率仅在52%左右,数字能力较弱的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新业态的发展空间受到数字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显著限制。
此外,未来东亚的数字标准如因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出现碎片化,将给中国与东盟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数字贸易发展带来隐忧。东盟7国加入了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该框架下的互联经济(Connected Economy)政策支柱下预计会对数字贸易提出更高的规则与标准要求;东盟4国还是泛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CPTPP)的创始成员。这些规则在数字服务贸易开放、数据跨境流动和数据本地存储上都可能提出不同水准的要求,设立数字准入的障碍与壁垒,导致数字规则碎片化。以上需要进一步观察。
通过以上对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发展与合作经验、前景和挑战的梳理与分析可以看到,我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跨境电商发展与合作上前景广阔,也需要下力气解决好诸多挑战。可以从改善跨境电商发展的营商环境,推进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规则和标准的对接,保障跨境物流畅通和鼓励海外仓建设,以及缩小数字鸿沟等方面重点推进,加强数字化互联互通,使沿线发展中国家人民切实从跨境电商发展与合作中受益,在后疫情时代更好地高质量携手共建“一带一路”。
(作者单位: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
与本文知识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