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美联储丨星火燎原:次贷危机始末与美联储的灭火行动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陈达飞全球宏观策略
作者:陈达飞 博士
写在前面的话:
终于完成书稿第3章了。去年写美联储专题时,重点放在政策正常化阶段,即美联储何时加息、缩表,会有什么影响等,故2008年大危机发生的过程以及QE实施的细节着墨不多。借整理书稿的契机,重温了危机往事,又系统阅读了伯南克、盖特纳和保尔森等当事者的书。《行动的勇气》真好,很真诚。之所以耗时40多天,部分原因是因为章节一分为二了,本章内容主要涵盖的是伯南克的任期(2006-2014),下一章为非常规政策的正常化,一直写到新冠疫情,由耶伦和鲍威尔主持。
21世纪美联储 | 美联储的诞生:战争、恐慌与制度变迁
21世纪美联储 | 百年美联储:从诞生到大危机前夜
货币政策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央行能否很好地向市场传达其规划和目标,而不是其他因素。
——本•伯南克(B. S. Bernanke),前美联储主席
如果你口袋里有一把玩具枪,你可能早晚会把它掏出来。但如果你有一支火箭筒,而且人们也知道你有火箭筒,你也许就不会用到它了。
——亨利•保尔森,前美国财政部部长
摘 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既是“全球化时代的第一场危机”,又是一场终结全球化的危机。它极致地演绎了恐慌情绪的传染如何使次级抵押贷款的“星星之火”,终于在雷曼破产后形成燎原之势,掀起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进而演化为“后冷战世界秩序全方位的政治和地缘政治危机”。
资产价格暴跌是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是市场遭遇流动性冲击的一个结果,始于投资者恐慌情绪引发的抛售行为。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金融自由化和资产证券化浪潮推动了美国抵押贷款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加速了资本市场的扩容。在信息技术和金融工程理论的支持下,各类资产不断地被打包,现金流被层层分拆,金融产品极其复杂,金融机构高度关联。而且,由于证券化大多属于影子银行业务,缺乏监管,导致美国政府早期行动迟缓,直到2008年3月救助贝尔斯登才进入“紧急状态”,并在雷曼破产后协同展开全面的“灭火”行动。2009年初货币市场流动性好转。经济在2009年2季度触底后开始了漫长的复苏,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和前瞻指引等非常规货币政策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章讲述美联储在2006年7月到2013年5-6月“缩减恐慌”期间的历史,详细描述了次贷危机的演化和美联储的应对,以及大衰退期间3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始末,分析了传导机制,评估了有效性。金融危机重塑了美国金融监管体系,也改变了美联储的政策操作框架,堪称一次“范式转变”。
关键词:证券化;次贷危机;流动性冲击;金融监管;量化宽松
与本文知识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