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当存高远什么意思(志当存高远什么意思视频)
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理想如灯塔,信念是风帆,信念有了理想的指引,理想插上信念的风帆,方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灯高能望远,帆正迎东风。高远的志向象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古人励志成功的典范。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可见志向对一个人有多重要。立志就是树理想、定目标,愚以为立志须“三要”。一要立“高”志。“志当存高远”“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成功者的收获都源于他们的远大志向。苏轼曾经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高志。”横扫欧洲、叱咤风云的拿破仑,虽无魁伟的身材,却拥有远大的志向,说出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不朽名句。为了心中的理想,凭着不屈的意志,昔日被人耻笑的“矮子”登上令全国甚至半个欧洲敬畏的宝座。“吾十有五而至于学”的万世师表——孔子,虽四处游说、到处碰壁,仍矢志不渝,坚持传道授业解惑。试想:若没有15岁时立下学习道德学问的远大志向,哪里会有对后世影响至深的儒家经典呢?高远的志向是成功人士实现人生目标的航标,不唯古人,今之亦然。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为实现理想外出求学,临行前留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是立下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高远志向,伟人们才会在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黑暗中寻求光明、坚守真理,最终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二要立“众”志。家国为大,个人为小,有一首歌唱得好:“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个人的利益只有服从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个人的志向只有与民族、国家的利益紧密结合,才能搭上时代发展的快车,发出智慧耀眼的光芒。志气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因势而立,方可融入社会发展潮流,个人也能顺势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其志不为社会所容,志高无根,空中楼阁、镜花水月,幻想而已。三要立“恒”志。古人讲:“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志向一旦明确,就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扭住青山不放松。党的事业源远流长,人生疑或一场马拉松,如同免赛跑一样,最后胜利的不是跑得快的兔子,却是慢如蜗牛的乌龟,无它,惟龟恒矣。
灯高思路清,帆张正启航。理想是明确的方向,信念是强大的动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追求理想的道路不会是一马平川,坚定的信仰、正确的道路和不曲的精神,是保证理想航向不偏不倚的重要保障。第一,要有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在共产主义的感召下,无数先烈志士为了救中国、为了使中国人民摆脱剥削和压迫,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坚定不移、前仆后继,哪怕为此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革命烈士夏明翰的就义诗,正是这一代革命者对共产主义信仰坚贞不移的真实写照。时至今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潮不断涌动,作为共产党员,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不能变,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能丢,不忘初心,不改初衷,方不愧面对党旗时的诤诤誓言。第二,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人间正道是沧桑”。90余载风雨兼程,我们党对革命建设改革道路进行了有力探索,最终成功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契合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期盼和追求,凝结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是通往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三,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它使人们克服了艰苦、挫败、困难和痛楚从而不断向前,最终走向成功的终点。司马迁在身受腐刑之后穷毕生心血完成了“史家绝唱”——《史记》,贝多芬在耳聋之后依凭着他对音乐和生命的执著写下了激昂澎湃的《命运》交响曲,“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身患癌症的兰斯阿姆斯特朗在战胜病魔之后重新站在了世界最艰难的自行车比赛的巅峰。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不是取决于这个人有多强大,而是取决于这个人是否有足够的韧性;一个人跌倒不可怕,就怕没有跌倒后的最后一次站立。
灯高步伐稳,帆坚何畏浪。在追求人生目标的道路上,守得住底线,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畏狂风巨浪,胜是闲庭信步,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第一,守住人生底线,要树“公心”。古人讲,“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强调的就是用权为公。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行使权力必须为人民服务,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用权为公,才能使人从容淡定、胸中有数,不当“糊涂官”,不办“糊涂事”。用权为公,才能积极履职尽责,敢于担当,遇到矛盾不绕道、碰到困难不退缩。用权为公,才能认真行权担责,不忘应尽之责,不滥用职权、不以权谋私。第二,守住人生底线,要戒“贪欲”。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罪莫大于可欲,咎莫大于欲得”。说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的过错没有大过贪婪的,罪恶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古人云,广夏万间,夜眠七尺;良田千顷,日仅三餐。林则徐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正确的财富观是戒贪之良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不能存非份之想,想歪门邪道,求不劳而获。第三,守住人生底线,要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大事讲原则的底线,是小事讲风格的操守。一要遵守党规国法。要深入学习党章,熟悉党规党纪,使党纪内植于心,外化于形,成为日常工作生活的遵循,成为自我保护的坚固屏障。要依法行政、依法用权,坚定法治信仰,树立法治思维,谨守权力边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根本上防范权力滥用,使工作进入法治的轨道。二要遵守规章制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党员干部,在遵守规章制度上要以上率下,带头示范,制度要求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制度禁止的,自己坚决不做,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全体干部职工遵章守纪,营造遵章守纪的良好氛围。三要遵守道德良知。“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有的人不守纪律、不讲规矩,总是抱着侥幸心理,干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殊不知人在做、天在看,头上三尺有神明。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坚守党纪国法,更要坚守道德底限,最终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起心动念不越规”,达到“心即是理、知行合一”的人生道德境界。(文/白小兵)
与本文知识相关的文章: